.景美溪生態導覽活動 邀請您!

10/30(六) 景美尋根之旅
10/31(日) 漫步鯉牛間 閱讀鄉土情
11/06(六) 秋訪仙跡岩
11/07(日) 小坑溪指南宮之旅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單位:臺北市立動物園 財團法人台北市立動物園文教基金會

承辦單位: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適合對象:一般民眾 親子共遊

費  用:半天遊程 免費

報名電話:2234-2238#14

搭一座橋 閱讀社區故 事  文 :林淑英

↑2003年景美溪自然觀察研習營

壹、楔子

  公元二○○三年的春天,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到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參與【景美溪鄉土教育座談會】的時候非常誠懇地表示:守護景美溪是動物園的重點工作之一,如果可以和鄰近的社區一起努力的話,則意義更為深遠。
  到了二○○三年八月中旬,台北市立動物園文教基金會和文山社大開始合作,進行【景美溪自然觀察研習營及濕地生態普查】,截至該年年底為止,總共做了四次普查行動;普查地點包括溪仔口(即景美溪匯入新店溪的地方)、鯉魚山、恆光橋、萬壽橋等地之溪邊,四個地點同時普查。這個行動後來由文山社大采風聯誼社持續進行,普查資料也陸續累積當中。
  二OO四年九月下旬,東南技術學院、台北市立動物園文教基金會和文山社大合作培訓【景美溪巡守志工】,將萬福橋到溪仔口段的景美溪分成六段,分別由社區居民、學校師生認領負責。
  值此秋高氣爽時節,這幾個發動【守護景美溪】學習活動的團體,將安排四趟「一步一腳印」的體驗活動,期待為大家搭起一座閱讀社區的橋樑,讓參與者細細品味社區的動人故事。

貳、【搭一座橋 閱讀社區故事】

 

一、景美尋根之旅


  時間:2004.10.30 (六) 08:20~11:30
  集合地點:捷運景美站 3號出口
  導覽老師:官舜弘老師

路線簡介:

 官老師將帶大家前往萬慶巖清水祖師廟,地址是萬慶街124號;此處位於景美溪堤防旁,早年「溪仔口」碼頭邊。萬慶巖建廟於道光11年〈公元1831〉,是景美地區最古老的廟宇,後殿懸掛的『門開甘露』匾額、以及石刻香爐,均非常高貴典雅,古色古香!

 從廟宇左前方堤防邊有石階可以步上河堤,看景美溪彎灣流過。

 位於景美老街上的「景美集應廟」,奉祀保儀尊王,寺廟建築典雅莊嚴,是文山區唯一的三級古蹟;目前正在整修,不方便進去參觀。集應廟左護龍外側,有一座土地公廟,廟門口擺了水果攤,因而讓外來者不容易發現祂的存在和鼎盛的香火。

 沿著景美老街往南走,是熙來攘往的市集喧鬧,到靠近景美溪這頭,才找得到一絲絲往昔的氣息。恆德藥房四代耀人的歧黃醫術、信美鐘錶行高師傅精湛的修錶技能、許興泉故居的酒醇、景美溪水水清的動人故事,在這裡不斷地流傳。

  景美街底往右走向景文街,在景美舊橋橋頭,立著一座「開道碑」,記敘的是1909年秋,日本政府在景美溪上建設全台第一座鋼筋水泥橋竣工和地方公共衛生設施改善的事蹟;此碑曾經遺失多年,後來由重視社區文史的景慶社區發展協會在以前的新公園〈今228紀念公園〉找到,於1996.9.28將之立於這個地方。

  從開道碑這兒望向溪的南邊,可以看見「快樂旅社」的建築物和招牌,1909年完工的「?公橋」舊橋墩就在旅社門右側;?公橋於1963年拆除,舊橋墩也在2000年象神颱風之後加高堤防時拆掉,如今只能從舊照片懷念她昔日的風華了。

  從開道碑這兒望向北邊,是文山區最古老的學校—成立於1897年的景尾公學校〈目前的景美國民小學〉;校內有一對金龜樹,被校友們譽為『鶼鰈情深』,是百多年來縈繞耳際的童話詩聲,讓它們更為深情不渝吧 !

二、漫步鯉牛間 閱讀鄉土情

  時間:2004.10.31 (日) 08:20~11:30

  集合地點:考試院對面 國家考場門口

  導覽老師:林淑英老師

  路線簡介:鯉魚山〈木柵路一段國家考場後方〉
       ∼牛山〈木柵公園〉

霧裡薛圳何在? 民主先生難尋
水尾鯉魚山頂 福德正神悠悠

  霧裡薛溪是泰雅族稱呼景美溪的名字,海拔52公尺的鯉魚山,山腳下就是景美溪。史料記載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間,於溪流兩岸拓墾的漢先民曾在山麓修築霧裡薛圳,引水灌溉景美至公館街山麓到昔日大安庄一帶,面積達700餘甲。

 站在鯉魚山東側斜坡石階上,環視二格山系的貓空山區、猴山岳、指南宮等,還有綿亙新店地區的群山;在此矮矮的山巔,得以享受山路風來草木香的愜意,遠端無心雲相逐的豁達。  鯉魚山下的埤腹路〈今名和興路〉,曾住有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雷震先生。走上山頂的土地公廟,望著溪水西流,再望見海岸旁的指標植物-魯花樹,追溯數千年前台北盆地在半鹹水湖年間,莫非湖水曾在此處蕩漾?

  從鯉魚山走向河堤,在節氣霜降之後,就可看到山芙蓉花在溪畔迎風款款擺擺;而此段的護水堤岸,是用塑膠網網住石頭砌成的近生態工法,是幾年前由文山區一群熱心人士積極爭取而採用的,從這兩年來數度颱風肆虐之後溪水暴漲的情況觀察,這個工法是合適的。河水清澈時,站在護水堤岸上觀察溪水淺淺的河床,偶爾會看到吳郭魚擺動尾鰭打造出大象腳足印般的產卵池,令人印象深刻。

  從鯉魚山東側山腳和興路走到木柵路右轉,東行過辛亥路右轉,信步來到中港抽水站;抽水站旁有棟「國家山莊」,此建物的基地原來是中興自來水廠,水源來自景美溪,民國44年時完工供水;山莊門口一棵數人合抱的大榕樹,是走向下崙路的重要地標;此處也緊鄰大大的排水溝,看見排水溝後纔讓人恍然大悟:為什麼這一帶被稱為「溝仔口」。

↑鯉魚山腰俯瞰景美溪

萃湖古井相伴 盟軍戰俘無依

凸鼻番仔嶺上 戰爭和平紛紛

  過了溝仔口,穿越光輝路,來到下崙路16號門口的兩棵大榕樹下,這裡留有保護老樹、治療老樹的動人篇章。下崙路是先民開發木柵時走的老路,在老樹這一段邊坡的下方隱藏了一個湖,名為「萃湖」。裡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一泓湖水加上感人的人文故事;文山社大為實踐『九年一貫課程設計』教育政策之中「社區本位教學」的理念,特地選此處來進行「統合教學」的場所,並名之為【萃湖自然教室】。於2002.4.27舉辦【萃湖的一天】教學活動,獲得很好的迴響。截至目前為止,曾經以及常常在這裡進行的課程如下列:
(一)社會科學方面--【從電影看民族】【心理學】 
(二)人文學方面--【音樂與哲學】【台灣史講座】
(三)自然科學方面--【親子數學】【風景地學】
(四)社區成長學程-【文山采風】【自然步道解說員培訓課】
(五)美術學程--【台灣田野美學】【文山寫生之美】【生活陶藝】
(六)社團課程方面--【文山陶集】【文山吟社】【攝影研習社】【采風聯誼社】
(七)其他如【太極導引】【有機農耕與生活】【生態遊戲工作坊】【台北地檢署緩起訴制度行為矯正教育】等。

三、秋訪仙跡岩

  時間:2004.11.6 (六) 08:20~11:30

  集合地點:海岸巡防署後方

       〈興隆路三段304巷進入約五十公尺〉
  導覽老師:劉瑞蓮老師

  路線簡介:

  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在當年前往指南宮途中,於景美山岩石上留下了一對足印,所以景美山被稱為仙跡岩。

  仙跡岩標高144公尺,位處台北盆地東南緣丘陵的一部份。地層為濱海相的石底層〈約1950萬~1800萬年前〉和海相的南港層〈約1800萬~1350萬年前〉所組成。岩上視野佳,向北可以遠眺觀音山和大屯火山群,向南則可遠觀二格山系,連接新店溪兩岸的秀朗橋、福和橋、永福橋等盡收眼底。

  仙跡岩的山間小路,四通八達,可及性很高。沿海岸巡防署後方的登山小徑,則是其中保有自然程度最高的一條,步道旁的原生物種豐富。在靠近再興中學的後方,有幾間日本式的房子,曾作為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囚禁盟軍戰俘的場所,寫下許多人世滄桑。

  將帶領大家上山的劉瑞蓮老師,曾任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仙跡岩步道長;她也是帶著一群關心自然生態保育的志工,在華朋扶輪社的贊助下,完成仙跡岩導覽摺頁的優秀老師。在編寫摺頁內容期間,瑞蓮老師不忍一棵壯碩的烏?樹幹被粗鐵絲緊緊勒住,於是情商當地興得里高逸松里長,在2002年1月7日的上午,協助將鐵絲剪斷。如今,勒痕逐漸平復,烏?果實纍纍。

  我在這份摺頁裡曾經寫下一段文字,記敘這段因緣:

【仙跡有情華朋愛 自然步道一線牽】 20世紀末 21世紀初 當台灣的天然災害頻傳 水土流失無數 國家社會疲於救災之際 一群自然步道的綠人們 牽引初華朋扶輪社的大愛 投注對自然環境的關懷 寫出仙跡岩東半部導覽摺頁的篇章 請您細細品嚐 仙跡岩這本無字天書 更期待您行走鄉里 留下守護家園的足跡

四、小坑溪∼指南宮之旅
  時間:2004.11.7 (日) 08:20~11:30
  集合地點:國立政治大學大門口警衛室旁
       〈指南路二段64號〉

導覽老師:倪一芬老師

路線簡介:指南山城風貌
生態工法小坑溪 魚兒悠游蟲鳥飛
老朴樹伴廟中廟 鄭氏家族槍孔屋
山路風來草木香 雀榕纏勒老相思
儒釋道聚指南宮 龍生九子故事多
指南溪畔石頭屋 先民墾拓留遺跡
樟茶煤滋養眾生 大學城畔景美溪

  小坑溪可以溯源至指南宮凌霄寶殿右側山谷間,她流到政大實小旁和來自二格山區的大坑溪會合後,穿過政大校園注入景美溪。被政大師生暱稱為醉夢溪的河段,歷經截彎取直的工程,水泥鋪的U型河道和護水堤岸,儼然成為一條大溝渠。而由上段文字可看出,小坑溪的整治已採用生態工法。

  我們從政大出發,沿圖書館東側走向濟賢橋,到橋頭時左轉步向河堤,北政國中座落對岸,這個河段可見到的生物物種較少;待從側門穿過指南路進入政大三街右下方到了小坑溪,石砌護水堤岸、魚梯等設施保存了較多樣的環境樣貌,因而也可看到比較豐富的物種,像滿溪飛舞的蜻蜓和豆娘,鳥類、蝴蝶......;來到親水平台的後上方,有棵老朴樹,樹旁是小坑土地公廟,廟中三尊土地公神像是隨時代變遷分別以石頭、木頭、陶藝燒成的,地方居民在古雅的土地公廟之外,加蓋了寬闊的屋宇,將原廟包於其中。

  離開廟中廟走到政大三街底,斜右方穿過民宅的小前庭,可以接到指南宮步道;在小小的分支步道旁,有棵雀榕緊緊纏住相思樹的情景,生態學上將之稱為「纏勒現象」,這是熱帶環境的指標性現象;纏到最後就是絞殺,不會手軟。

  距雀榕纏勒老相思約二十公尺,即達指南宮步道。步道兩旁立著昭和年間信眾奉獻的石雕和燈亭、洗石子貼花的座椅、古樸的公共廁所.....,從彼等的風華可以想見昔日指南宮作為信仰中心時的盛況。

  早年名為仙公廟的指南宮,建基啟教於公元1890〈清光緒16〉年,奉祀的主神孚佑帝君呂純陽祖師,也就是民間信仰中被奉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指南宮的全部廟宇,都是宮殿式設計建造,,巍峨壯觀,頗具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風格。現有殿宇的羅列佈置狀況是:
〈一〉孚佑帝君大殿:亦稱本殿,以道教為主體,是指南宮祈福消災、廣化眾生的功德道場。
〈二〉凌霄寶殿:稱為玉皇殿,也是以道教為主體;其一至三層是中華道教學院,四層為三清殿;五、六層是三官殿。
〈三〉大雄寶殿:亦稱佛祖殿,以佛教為中心。殿中所奉祀的那尊釋迦牟尼佛像,是由九種金屬和鑄而成、泰國政府贈送的。
〈四〉大成殿:亦稱孔廟,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並分祀亞聖孟子集宗聖曾子。

  站在大雄寶殿前方的天王門外欄柱旁,極目望去是整個貓空山區;正對面的山腳有幾間民宅,其中有在地重要宗族張家的石頭屋,離指南國小不遠。告別大雄寶殿繞向後山,過了大成殿之後約百來公尺,有一條大成殿步道,是由木材和小石子鋪成的,通向指南路三段的蜿蜒山路;步道旁高大挺拔的油桐,每年四月開始落花繽紛,數量繁多的蕨類植物,吸引許多賞蕨者的到訪。

  如果不走後山,可以選擇指南宮山腰土地公廟左邊的慈惠宮步道下山;慈惠宮前有棵無患子老樹,整棵樹心幾乎腐空,小孩常愛鑽進空洞,摸摸樹皮,想了解:為什麼它還能存活結果實?其實這正是觀察木材的樹皮、形成層、髓心等結構的好機會;心材的細胞已死,所以樹心雖然腐空了,整棵樹還不一定會死;但是,把樹皮環狀切割傷及水分養分的輸送功能時,它們就無法存活了。(圖為指南宮入口牌樓,林端鴻攝影)

參、結語

 

  值此秋高氣爽時節,我們安排了上述四趟踏青活動,您只要跟著老師、跟著感覺走,相信文山區的山系水系,會讓您收獲滿行囊!

作者:林淑英

   台北市社區大學民間促進會 理事長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社區本位教學資源中心 召集人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講師

   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客語組〈有情天地寬〉節目製作兼主持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 常務理事